民国时期宗教建筑--墟沟天主教堂

发布来源:连云港广告设计公

发布时间:10-Dec-2012

  听人说墟沟有一座建于清末的天主教堂,出于好奇,于是决定前往一探究竟。25号下午,我来到墟沟在海一方海滨浴场,向附近年龄比较大的人询问天主教堂的情况,可绝大多数的墟沟人只知道位于北街那座基督教堂。我接连问了几位大爷,终于得知,在北固山东麓有一座铁道部第一疗养院,院内有一座类似的老建筑。此时我欣喜若狂,沿着胡棠路一直向西。因为前些日子天降暴雨,山路湿滑难走,不一会儿脚上就沾满了厚重的泥土。当我绕过一片新建的居民区时,铁道部第一疗养院的大门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向门卫说明来意后,径直向那座老建筑奔去。
 
  北固山,明《隆庆海州志》中称之为“舍利山”,“在沃壤山西北”。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中载:“北固山,《顾志》:在墟沟营西里许。山之阳名石城村,俗名院前,以上有紫阳院也。山之东曲名南沙口,山之西北名西石岛(今西墅)。《陈志》:在沃壤山西北,高二百四十丈,周围十五里。南北临海,西接西石岛。《崔志》即舍利山。”
 
  教堂主体建筑依山势而建,四周茂林修竹,墙面被藤蔓植物层层包裹,宛若一座被世人遗忘的古堡。教堂占地约200平方米,从山顶的凉亭向下俯看,整个建筑布局呈“主”字形,墙体均为石料砌成。坡形屋顶用红瓦铺就。建筑东部为两层,西部为一层,并有地下室,各层有走廊和楼梯连接。东面入口处有室外石质台阶,顶部建有露天阳台,站在这里,美丽壮观的海景可以尽收眼底。
 
  墟沟地区的天主教于清光绪年间由徐州教区经沭阳等地教会传入,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海州设立本堂,同时在海州北门外建立教堂。法籍董师中担任第一任海州天主教会本堂神父。至民国13年(1924年)前,陆续又有十几位外国籍耶稣会修士到海州教会任本堂神父。民国13年,海州教会由本堂升为总本堂,直接隶属上海教区,法籍神父双国英任总本堂神父。此后,每年都有8—12名中外籍神父、修士在市境内发展教徒,开办教堂。
 
  这座天主教堂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天主教上海教会徐州教会派法国神职人员来墟沟选址并设计建筑,故又称为“法国人教堂”。30年代,这座天主教堂专为各地天主教传教士来海滨避暑疗养用,与其说是教堂不如说是宾馆,在今墟沟海头湾浴场的沙滩上还建有跳水跳台,淡水淋浴室等建筑。它是外国宗教团体在连云港市设计建造的最早建造的建筑。
 
  天主教堂的建筑风格明显地受到了当年法国新艺术运动的影响。新艺术运动是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艺术运动,它所涵盖的时间大约从1880年到1910年,跨度近30年,主要在整个欧洲和美国展开。新艺术运动在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方面,避开维多利亚时代折衷的历史主义。通过新艺术运动设计师的挑选和“现代化”某些洛可可风格中萃取的元素,代替从历史衍生和高维多利亚风格的根本结构或写实自然主义的装饰。新艺术运动主张运用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使用其作为创作灵感和扩充“自然”元素的资源。北固山的这座天主教堂在细节上没有华丽的装饰,在设计上也未见古典主义建筑的成分,而是极力讲究建筑的整体感,大量选用天然石料,有些甚至未经雕琢,垒加成屋,表现了强烈的自然主义特点。建筑周围有栽植着奇花异草,摇曳竹影,繁荣林木,回归自然的创作倾向尤为突出,这些特征与新艺术运动的本质是一致的,使人感受到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无穷魅力。
 
  与北固山天主教堂同时期的教堂在全国共有四处,另外三处分别是大连西安街天主教堂(建于1926年)、青岛圣弥厄尔天主教堂(建于1932年)和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这四处教堂的主要作用和目的应该是相同的,但建筑样式却不尽相同,它们分别按汉字“天、主、教、堂”的样式建造,又因设计者国籍的不同,外形上也有较大差别。
  建筑是凝固的音符,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但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们的城市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许多永远无法修复的东西——历史文脉,一些有意义的传统生活场景被破坏,城市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历史形成的街道、胡同、牌坊、宗教圣地等等城市形态作为完整表达建筑和城市意象的文脉,被成片、成街、成坊地拆除,难道我们的城市发展到只有依靠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去寻找那曾经的记忆不可了吗?
相关资讯
多一份参考,总有益处
联系群诺品牌创意,免费获得专属定制《策划方案》及网站建设、网站设计、网站制作报价
连云港网站建设

咨询相关问题或预约面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大客户专线188-6135-8889

提交需求提交需求

提交需求
热线
微信扫码咨询
电话咨询
微信
业务热线
提交需求
官方微信
准备好开始了吗,
那就与我们取得联系吧
188-6135-8889
有更多服务咨询,请联系我们
请填写您的需求
您希望我们为您提供什么服务呢
您的预算